台灣傳統的婚禮儀式很複雜,收費也多,真的是很傷財力,近年來已經漸漸改良,舊式的婚禮,完全是由媒人一手包辦,在談論嫁娶的同時,一定要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去算八字,如果雙方的八字會合,是大吉大利;然後才下聘禮,媒人將八字送來時,需先置放祖先的神位前三天,三天內,如果屋中的大大小小,以及所飼的牛、羊、豬、雞等家畜家禽都平安無事,就是吉,否則就是凶,就算死一隻雞,婚事也只能暫時按下。
一. 聘禮,添妝與宴席 男方送給女方的聘禮、有現金、金首飾、新衣服、酒、豬肉、以 及大量的禮餅,由媒人運送到女方的家中,現金就是所謂的聘金,西方人認為我們的聘金是買賣婚姻。真是瞧不起我們的文化,但是西方人結婚時手指上掛的戒指,照英國民俗學家威斯特馬克的說法,手指是代表綑綁女方的一條繩索,因此其實西方和我們該說是半斤八兩,沒啥差別! 媒人宋訂婚的禮品來,女方需設筵席宴請客賓,然後將帽子、鞋子、禮物等作回禮,這稱之為回禮,過去的送聘禮,習慣上都是送兩次,稱之為大定、小定、現在一般都已經合為一次送,女方將喜餅分送給親友,向人表示家中的女兒已經訂婚,收到喜餅的親友也要送禮物給女方,這叫做添妝。
男方確定婚禮日期後,就將日期寫在紅紙上,請媒人通知女方,這時男方要送更多的禮餅給女方,女方也要設宴招待媒人,總而言之,禮餅與設宴在台灣婚禮中視不可缺少的要素! 過去,婚禮的前三天,女方的嫁妝會先請工人抬,由古樂隊伴奏浩浩蕩蕩遊行道男方家中,如果女方要送一快田地陪嫁,便切一塊四角形的田土放在謝籃中,沿途看熱鬧的人會羨慕女方的嫁妝真多,以前台中霧峰鄰家價女兒時,嫁妝是一副金棺材,意思維生時有人能依靠,死時亦有金棺變賣,一切自己處理。
但是近年來,女方只是在結婚的當日,用車將嫁妝運到男方的家中,這與以前比較起來是更簡單。中國的傳統婚禮觀念,是男女兩家之間的通好之禮,而不是男女雙方當事人個人的事,所以往往為了要誇耀家族的財富與社會的權威,儀式多到勞民傷財,甚至有人為了娶老婆、嫁女兒,因為沒錢去借來充場面! 以前的女方在出嫁前,要與母親對哭好幾日,這才表示孝順,否則會被人笑三八兼不孝。
出嫁前的一段寺間,每日三餐時,母親與女兒互相對坐而哭,侍候在一旁的女孩便趕緊拿手巾給他們擦拭,有的需幫老夫人搥背。
出嫁的前一天,老母與老父都吃不下飯,也不能和女兒坐同桌吃飯,而由姐妹倍伴一起吃,這就是悲喜交集的”姐妹仔桌”(台)。因為以前的女人沒什麼女權,嫁出去以後會面臨什麼樣的生活盡不可知,也沒保障,所以父母才會這麼依依難捨。
以前有錢人的女兒都是嬌生慣養係真”框籠”(任性的意思),而且由奶媽養大,不知母性愛是什麼,所以很少有幸福的婚姻,也因為如此,有一些千金小姐對母親商量,既然有嫁妝,乾脆不結婚,將嫁妝的錢拿來蓋一間”菜堂”做尼姑。以前的人重男輕女的觀念很重,很少有父母會答應,只有少數開明的父母會這樣做。
台中縣后里鄉的昆盧寺就是這種情形下產生的,創設昆盧寺的師父都是台中縣神岡鄉三角村的名門呂家的小姐。這就是當時的獨身主義,不過,窮人家就沒辦法這樣做,只有認命嫁雞飛,嫁狗隨狗走嚕(台)。
修臉和妝扮上:以前的女人出嫁前一天,要請三姑六婆來修面,用線來挽面,一定要將面上所有的汗毛挽光為止,挽面是很痛苦很痛的一件事,女人的耳洞是自小就穿好的,若沒有做新娘時所吃的苦就更加大了,一般女孩差不多在四、五歲的時候就穿耳洞。大部份是由奶媽或者是母親,每天早上要捏一粒生米,用力往耳朵搓,有時搓的破皮流血,痛的哭天喊地還是要忍耐,但是耳洞一定要,現代有一種用夾仔夾的,如果早些發明,以前的女孩也不用受這種罪。
女孩要出嫁前一天,是很多人去睡,但女兒要反反覆覆和老母親惜別,要洗身軀、化妝、穿衣。新竹有出品一種白白的凸粉,這是古代的化妝品,因為這種粉很硬,事先要碾碎了後糊在臉上,要敷面以前,要先用蜜糖水將臉擦濕,然後才抹白粉,這就像今天的粉底與粉餅的化妝品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