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MILE RADIO 石川廣播文學

古早俗諺

22 ‧ Jun
558

吳郭魚

台灣水產養殖事業發展比較慢,這是因為以前祖先來到台灣,是求三餐溫飽而已,開墾土地種農作物是首要的工作,養魚是有能力吃三餐以後的副業,像今日人人吃得起的虱目魚,古代的台灣是珍貴的水產,因為鄭經很愛吃這種魚的緣故。

早期台灣的淡水魚有鯖魚,鯖仔魚、鯉魚,稨魚都有。鄭成功時代曾由唐山帶來數千尾,放在台南鯖魚潭養殖,由專人治照顧,但是結果都養不活。近年來,台灣水產養殖業進步神速,漁產豐富,各種海鮮齊全,鰱魚已經不算什麼珍奇的,就是美國加州盧魚,尼羅河紅魚也是家家戶戶吃的起。

台灣水產養殖事業在光復初年,吳郭魚的引進,就有一段傳奇的故事。吳郭魚原本叫作火魚,原產地在非洲,是熱帶魚類。

後來被移植到南洋,所以又另名為南洋卿仔,他生產能力強,是雜食魚類,放養之後,不用什麼人工去照顧,所以經濟效果很高。

一九四六年五月二日,兩名在二次世界大戰末期,被日本政府招去南洋作軍夫的青年被遣送回台灣,他們首先由新加坡帶十三尾的南洋卿仔回來台灣,這十三尾魚被飼在高雄自宅的魚池中,不到三個月的時間,就生到一千五百二十六尾,小魚池也滿了起來,郭起張就租用漁塭繼續養殖,有一次連續下三天大雨,將這些魚苗衝到各地,有不少人抓去飼養,幾年的時間,這種魚已經遍佈全省各地,變成市場消費量日日佳的一種平民化水產魚。

吳振輝、郭起張移植這種魚功勞不小,所以後來的人將南洋卿仔號名吳郭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