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塊厝,屏東縣,大正九年的時候,台灣總督府將之改名為九塊,就是現在的九如鄉,俗語說,九塊厝王爺,興外庄,對王爺說地還有七情六慾,可能是一些神棍亂編,為什麼說九塊厝王爺興外庄,已經無處查起。
300年前,九如帶著九大姓,張、楊、黃、鄭、林、許…,總共九大戶,光復當初,屏東市仍屬九如區,市長叫何峰帆將九塊厝改做九如,九如是一句吉祥祝賀的話,是出自詩經天保篇: 如山的阜(戶)如岡如陸,如川的方位以莫不增,如月的恆,如日的升,如南山的壽,不騫不崩,如松柏的茂,無不爾或承,以上叫九如。
九如的東面鹽埔鄉,西邊以下淡水溪為界和高雄縣的大樹鄉對看,南邊是屏東市,北面里港,道光20年有一個人叫陳夢者開發了南方的武洛溪,蕃仔寮溪的下游叫做下冷水溪,清朝時代是屬鳳山縣管,日本時代,九塊厝為區,屬阿猴廳管,民國35年1月20日,本來叫九塊鄉屬高雄縣,到35年4月重劃改入屏東市,39年10月實施地方自在,又再度改為屏東縣的九如鄉,萬丹在屏東市南邊11公里,社皮有一個興化部,是康熙年間,姓何、姓陳、姓王的這三姓的人入來開墾,開發社皮,之後姓李、姓王的又來建設萬丹,興化部是萬丹的一部份而已,佳冬在屏東縣有佳冬腳,舊名茄苳鄉,大正九年改名叫佳冬。
過去東港的南邊有茄藤港,茄藤港就是南平港,是平埔族(台灣原住民)馬卡達奧族茄藤社的舊地址,是過去我們的祖先從南部登陸的地方,由此上岸,然後安居在此開墾,形成一個部落叫茄苳腳,這個地方過去叫茄苳腳是因為,每一戶屋前屋後都種很多茄苳樹,才叫茄苳腳。
康熙年間,泉州、漳州以及潮州人,來了很多人,到乾隆年間,客家人也移民來,這個地方開始發展,變成多數的族群齊集林爽文做亂的時候,茄苳腳受災殃,為了逃命,紛紛走避,有的走去內埔,有的走去萬巒,茄冬腳變成一個荒涼的地方,到道光咸豐年間,姓林、姓張、姓吳、姓朱四大姓者又來開墾,將茄苳恢復變成一個好種植的地方,清朝時代,是依東港中里六根莊,屬鳳山縣管,光復後屬高雄縣,民國39年改屬屏東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