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0年代以前,台灣農村有一種行業→寄葯包,每十天或半個月,寄葯包的人騎腳踏車,家家戶戶去訪問,將葯廠一些日常葯品分類補換進去葯包中,那個年代沒人會拒絕,沒人會不讓人寄,因為家家戶戶都需要,農村社會找醫生困難,更重要一點是寄葯包的人很有禮貌、很溫和,他們多少都有一些醫葯常識,會用一種關心的善意,教農村朋友一些簡單的保健常識,因為經驗豐富,對大人、小孩的毛病都很清楚,他們將葯包用一張卡,帳記的清清楚楚,何時補貨何時換貨都不會記錯。
農村社會,那個時代還是有人沒錢可付,寄葯包的人絕對也不會口氣差,或者將葯包收回,帳雖然往往會拖到過年,但是鄉下人樸實,一定會付,有的較早付,晚一點的早晚還是會付,寄葯包的人和這些農夫有一種親切的感情,彼此互相信任,這項讓人懷念的寄葯包的行業,因為時代之變遷,己經成為遙遠的往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