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MILE RADIO 石川廣播文學

民俗佚史

9 ‧ Apr
591

三則

1.祝牛生日快樂 明代末期,荷蘭人佔領台灣,發現台灣沒有牛,要驅策中國人種甘庶,如果沒有牛,效率很低,所以特地從殖民地印尼爪哇運來兩百頭牛,這是台灣黃牛的起源,後來台灣的水牛,則是清代以後,從中國大陸運來的。

遠從爪哇來的兩百頭牛,當然不夠用,荷蘭人在台灣設「牛司」管理牛,訓練牛,繁殖耕牛,驅策原住民把捕來的野牛用木柵圍起來,鞭打、虐待後再餵食,快則半年,慢則一年,野牛馴服後,就可以加入耕耘行列,因為牛在台灣很少,因此老百姓非常愛惜牛,清朝官府曾公告禁止殺牛、禁止吃牛肉,所以今天台灣上了五六十歲的人,大都不吃牛肉, 光復前,台灣北部有名的廣東客家地區-新竹縣竹東鎮(舊名樹杞林),於每年農曆六月十五日,會特別為牛過生日,這天牛不必到田裡工作,只要舒舒服服的休息,這樣的風俗,在客家人的廣東家鄉沒有,只有台灣才有,

2.歌舞伎為何只有男優 歌舞伎的歷史並不算長,日本人以四百年前豐臣秀吉時代,現今島根縣出雲大社(日本最古老的神社)的女巫「阿國」為歌舞伎的始祖,原來,阿國為了化緣出發到日本各地表演念佛舞,到了首善之區的京都後,搭建戲台演出,頗獲好評,於是廣收女弟子到聲色場所募化,念佛舞本來是宗教儀式的一種,阿國為了取悅觀眾,舞中難免也參雜了人世間的七情六欲,一時成為庶民休閒娛樂的最愛。

因為具有音樂(歌)、舞蹈(舞)和演劇(伎)的三要素,所以阿國和女弟子的表演就被稱為「歌舞伎」,不料,阿國回去出雲大社之後,那班不曾修性淨心的歌舞女優,禁不住塵世誘惑,做起賣藝又賣身的勾當,尤其盛行於江戶的吉原、京都的島原和大阪的新町等風化區。

時當江戶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時代,天下承平,豐衣足食,飽暖之餘,世俗逐漸流於淫逸,於是幕府下令嚴厲整頓社會風氣,禁止女性扮演歌舞伎,即使女人的角色也要由男人代為演出。這道法令雖然直到明治維新以後才宣告解除,但是,三百年間,男扮女裝的演出已成定型,所以至今歌舞伎的演員清一色是男優

3.生為廖,死為張 在台中的港尾、西屯、北屯及雲林的西螺、崙背等地有一超過十萬人口的廖姓大家族,數百年來,他們的祖先竟然沒有一個姓廖的。因為他們死亡後都須改姓為張,包括神主牌、墓碑、族譜都得奉行。

究其原因,要從六百多年前說起..... 在六百年前,福建雲霄縣西林和尚塘,有個窮秀才叫張愿仔,他四十五歲時來到詔安縣二都官坡鄉,任當地首富廖三九郎之獨生女廖大娘的塾師,張人品端正、仁恕厚道,廖三九郎遂將他招贅入廖家,並易名為元子,不久得一子曰友來,爾後未再生育,廖三九郎每想及後嗣無繼,即悶悶不樂,張元子眼見岳丈天天愁眉不展,甚感難過。

一日向岳夫下跪立誓說:「吾獨子友來生時當姓廖,代我報德,死當姓張,以存祖姓,生死不忘,張廖俱昌。」元子便成了張廖姓的始祖,元子又將自己張姓的「清河堂」及廖家的「武威堂」取其首字聚合為「清武堂」做為自立分堂號,將孝道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
現在只要我們看到門楣寫有「清武堂」的人家,就知道這家人就是詔安二都官坡張元子的後裔子孫。 而這種生為廖死為張的特例家族,俗稱「死張活廖」或叫「濁廖」或「雙廖」,兩三百年來,子孫繁衍遍及全台灣,據戶政機關統計,廖姓台灣第十八大姓,而其中以「死張活廖」占多數,連台中市也有街名叫清武巷,由此可見其人丁之旺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