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MILE RADIO 石川廣播文學

民俗佚史

23 ‧ Mar
451

歷史篇25

不知是不是水土不服?鄭成功來到台灣的第二年,就因怪病而死去,享年三十九歲。(一六六二年)父死子繼,這是中國王位承繼數千年不變的定例。

鄭成功死了後,由鄭經繼承王位,卻是發生了內亂,因為鄭氏的部將對鄭經的行政能力無信心,加上鄭經本人對台灣根本無心要經營,他返回廈門與滿清作戰,就將朝政留予陳永華負責。

陳永華是一個冷靜而有心的政治家,他是福建同安人,投靠鄭成功有一段傳奇的故事,當年鄭成功\為了要募集反清復明的志士,在泉洲的椿頭插一支旗仔,上面寫著招賢納士,椿頭放一桌子,桌上放一盆清水,二支未點火的蠟燭,眾人皆不知道是什麼用意,陳永華正好從泉州經過,他看見這種情形,一句話也沒說,走向前將桌上的清水倒掉,將之倒放,再將那支蠟燭點燃,鄭成功馬上召見他,聘請他為參謀,原來將水倒掉,盆仔倒放,這表示反清,點燃蠟條表示復明。

陳永華對著產業經營,財政處理有著老練的涵養,自小就被稱為『經濟之王』,陳永華知曉鄭經無心建設台灣,他下定決心,努力經營台灣,他的措施是以經濟為主,政治為副。

並認為十年生長、十年教養、十年成勢,三十年後可以與中原互相對抗,他擬定達成自主自立,三十年長期的計劃。   

陳永華親身巡視南北兩路,獎勵各鎮開墾,教導移民種甘蔗,復興糖業,用來爭取外匯,傳授移民燒磚的方法,並且開闢鹽埕以增加鹽的產量,以豊富稅收,在教育方面,興建孔子廟,設立學堂。

陳永華可說是承繼鄭成功的遺志最徹底的人,他開墾的地區包括諸羅(嘉義)、鳳山,但是沒到下淡水溪的下游,開拓水連沙(林圮埔,斗六)時,與當地的原住民發生爭執,部將林圮因此戰死,所以後來水連沙改名林圮埔,那個時候開拓的路線,因為有水連沙的戰事,陳永華命令屬行海路,對北港溪進入,開墾半線(彰化)一帶。

竹塹(新竹)的開拓是從大溪口進入,北台灣的經營是對淡水河口進入現在的淡水,北投、關渡一帶,瑯喬(恆春)的開拓亦是採取水路,船隻對台南出發往南航行,順著海岸線,在車城登陸。   

漢族移民就像蠶食桑葉一般南北開拓,自然引起了與原住民一而再的糾紛,戰事不斷。由此可見台灣先民開墾的辛苦與艱難。陳永華的台灣經營,不可否認的確是個人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