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MILE RADIO 石川廣播文學

民俗佚史

20 ‧ Mar
436

歷史篇10

台灣這兩個字正式成為這座島嶼的名稱,是在明朝萬曆年間(西元一五七三~~一六零二年)。在這之前,台灣還有多種的稱呼,有人叫祂『大宛』、『大灣』、『台員』,甚至叫做『埋冤』這兩個字,使後代研究台灣歷史的人,感覺恐怖。

用福佬話念『埋冤』兩字,正好與福佬話的『台灣』同音,究竟是以前的人亂講,或者是我們的祖先心內有感慨,才會將這塊移民的新天地取名『埋冤』,這大概有很深的用意 。

仔細回想看看,當年我們的祖先唐山過台灣,在狂風暴雨的海面上,冒著生命的危險,橫渡台灣海峽,勇敢渡過海流大水湍流黑水溝,而交通工具是構造簡單的竹筏仔或者是舢舨仔船,就像水中一片的落葉,一切交由命運的安排。

而竹筏上,這批勇敢堅強的移民冒著一家大大小小,帶著鋤頭、畚箕、牛,在險惡的大海中,隨時隨地,就會連人帶船,葬身在大海中。

就算說安全到台灣,但是面對茫茫的前程,上陸時又必須面對原住民的追殺,荷蘭人及西班牙人的逮捕迫害!『埋冤』意思就是將冤魂埋葬的意思嗎? 三百年前的鄭成功伊認為『埋冤』這個名稱不吉祥。於是改名叫做『東都』。而台灣(TAI-WAN)本來就不是漢語,而是居住在台南的平埔族西拉雅人對外來者的一種稱呼。 (TAI-WAN)是荷蘭人的拼音的。

咱的祖先不知這是平埔族對伊的稱呼,以為這個所在就是叫做(TAI-WAN),所以講台灣是移民之島,應該是十分適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