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要介紹的前輩叫陳君玉先生,陳君玉先生大家比較陌生,不曾聽過,其實他對台灣流行歌有很大的貢獻,沒人比得上他,他讀書讀到公學校,就是現在的小學,只讀到五年級便去做印刷工,他的中文基礎是做印刷工學來的,他是台灣文藝協會的發起人,他只有小學程度,但是他會寫詩,小說。後期的台灣歌人協會亦是他發起的,60幾年前他創作了-單相思,戀愛列車,南國謠,戰後他被聘請寫台北市誌,先後在樹林和鶯歌中學教書,一生單身。 第二個要來介紹是王雲峰先生,他就是台灣流行歌曲頭一個作曲的,桃花泣血記就是他和詹天馬先生合作的,他本來是電影的樂師,30年代的電影無聲黑白,電影院放電影時,有五個樂師演奏,一個辯士負責解說劇情,王雲峰他一人分飾兩角,拉手提琴兼辯士,他是台南人,他的老師是日本人,17歲經過他老師推薦去日本神保音樂學院深造,二年後回國,住在台北大稻埕,他最代表性的歌就是他和李臨秋合作的補破網,也是他最後封筆的作品。他74歲過世,他的一生喜愛音樂,貢獻音樂,他自己說一句話,我的音樂生活,偏向民間社會中,被認為不夠高貴的人同甘共苦,音樂是不分階段的,他認為音樂是最純真的感情,只要能寫出心聲引起共鳴就是最好的作品,沒什麼水準不水準。 再來介紹這位鄧雨賢先生大家就比較了解,他的作品有望春風,雨夜花,春宵吟,四季紅,滿面春風,碎心花,他的歌超過50首,成名的很多,而且聽不厭,聽不膩,他是桃園龍潭客人,出身書香世家,有錢後念到師範學校畢了業,本來在教書,後來因為愛好音樂去日本深造,本來他應該會有更多的作品,可惜他的理想一直無法實現,再加上日本當局皇民化運動,一直在壓制台灣人的流行歌,他只好看破放棄寫歌,回去新竹芎林鄉教書,鄧雨賢先生退出歌壇是台灣歌謠最大的損失,人說天妒英才,英才早逝,39歲就過世,因為肺病,心臟病,同時發作,死在竹東,和西方的音樂大師,孟德爾.福斯特同壽。可能互相欣賞作伙去天國作伴。鄧雨賢是台灣歌壇奇才,所以研究台灣歌,一定要了解鄧雨賢。 另一位值得介紹的人物就是李臨秋先生,他的作品有望春風,補破網,一粒紅蛋,人道,對花,四季紅等,他出身台北牛埔仔,他做過啤仔酒廠工人,他住在港町,就是日本時代的街名,清朝時代叫建昌街,現在叫西寧北路86巷,日本時代台灣人只能去永樂座和第一劇場看電影,日本人對台灣人的差別待遇由此可見,他最早的作品叫懺悔,倡門賢母,到1933年他寫望春風之後成名,他一生死在酒,可以說他賺的都拿去喝酒,晚景十分淒涼,一生中被酒所害,他寫歌有三個習慣,就是深夜,燒酒,夜來香,他的歌的主題以這三項為主,他71歲過世,他有收一個乾女兒就是年輕歌手林詩達。